大連金普新區創新創業班學員,80后的黃玲玲,她整合資源,融合創新,提高產業附加值,用責任和擔當、用心和努力、踏實和勤勉來燎鄉村振興之原,為“三農”發展錦上添花。她的“燎原錦簇”品牌由此得名。
一、轉型發展,全身心投入
黃玲玲大學畢業后從事旅游業。近幾年,因新冠肺炎疫情等各種原因,旅游業不景氣,于是黃玲玲與丈夫做了一個重要決定,辭職回村創業。“我丈夫是石河人,當地農業、旅游資源豐富,想回村創業做點事情?!秉S玲玲說,綜合考慮各方因素,她想成為一名農業職業經理人。
其實,農業職業經理人不僅需要具有一定的生產技能,而且要有敏銳的商業頭腦和市場意識,既要對政府相關政策了然于胸,又能善于協調合作社內部工作。另外,作為農業職業經理人,要根據農業行業或者農產品的市場行情和未來發展走勢,做好生產資料、銷售渠道、風險分析、產品定位等一系列的規劃和分析,以適應市場,才能實現利益最大化。“單純的賣農產品現在利潤很低,我深度挖掘石河及周邊的旅游資源,開發一日游、兩日游等旅游項目?!秉S玲玲認準了這條路,就全身心投入,整合資源,將大連周邊的生態園、酒店、溫泉等“串聯”起來,既幫助農民解決銷售問題,又能給客戶帶來一種愉悅的體驗。
二、充電提升,做個“多面手”
黃玲玲利用閑余時間為自己充電,她向書本學,不斷在讀書學習中獲取真知灼見;她向媒體學,借助現代科技手段不斷增強自己學習的自主性、針對性和靈活性;她向實踐學,深入實際開展調查研究,不斷在實踐中增長才干、提高本領。黃玲玲堅持學以致用、用以促學,切實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工作中,努力做本行業的拓荒牛。她嚴把產品質量關、延伸產品線,多種模式助農。區別常規的大櫻桃、草莓等采摘,黃玲玲根據客戶群體的不同,創新性的增加了大白菜、蘿卜、蘑菇等種類;同時,為了服務好每一位客戶,讓他們高高興興地來,流連忘返地回,每個團隊都配備了一位貼身管家,全程跟蹤服務;對于有特定需求的客戶,她則將這些需求發到現代青年農場主的微信群,在較短時間內完成資源調配;將市場信息及時反饋給農戶,適時反向指導種植。
三、學有所獲,把控關鍵點
多年的創業歷程,讓黃玲玲對農業發展有獨特的見解。黃玲玲以新區青年農場主之家為載體,把握融合發展理念,將農業生產、農產品加工業、農產品市場服務業深度融合,切實提高產品附加值,全面提升市場競爭力。黃玲玲以基地品牌項目為主題,引進新品種、采用新技術,用科技促增收。注重農業與現代產業跨界銜接,取不同農業項目之優勢,補己產業之短處,牢固樹立產品品牌意識,不斷提高產品社會價值。“未來,我仍將扎根這片熱土,不忘初心,爎鄉村之原,助農業促錦?!秉S玲玲微笑著說。